一、面向战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军队为战争而建,军人为打赢而存。2014年12月,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向打仗聚焦。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切实解决和克服军事斗争准备重难点问题和战斗力建设薄弱环节,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全面提升我军能打仗、打胜仗能力。”
联合作战就本质来说,是诸参战力量作战行动的有机统一并达到浑然一体,以充分发挥各军种最大的组合作战效益。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军指挥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南联盟战争”,都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联合作战发挥效力让人瞠目结舌,更让我们大开眼界。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促进了信息化指挥控制的发展,使得联合作战成为了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并逐步向一体化联合作战发展。美军联合作战《纲要》强调,联合作战强调整体作战和统一行动的基本效应和有效作用,要求军事行动在时间、空间和目的上协调一致。我国军队改革正在自上而下以时不我待的速度进行,联合作战指挥结构体系已基本建立,最需要的是能够在战场上领兵打仗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面向战场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有把握战场全局能力和将各军兵种作战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联合对抗的能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战场环境复杂,指挥人员要能够从战略全局出发,思考和决策联合作战问题。这就要求联合作战指挥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联合作战知识、练就熟练的联合作战指挥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很强的全局意识、联合意识和指挥对抗意识。全局意识就是能够深刻领会上级意图,把贯彻执行上级命令、指示的坚定性与联合作战指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现上级意图,并以积极的行动为全局创造有利条件,确保联合作战行动服从服务于政治大局,服从服务于战争全局。联合意识就是以联合为“灵魂”和“主线”,统领和贯穿整个作战的筹划与实施,对联合作战中的各个方面、各种力量、各个战场、各个作战阶段、各种作战行动,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进行科学构思和总体设计,达成力量上的联合、行动上的联合以及各个战场、各个作战阶段的衔接,使整个作战在目的性、整体性和连贯性上高度一致,最大限度地形成和发挥整体威力。指挥对抗意识就是要把指挥对抗贯穿于指挥活动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破坏和削弱对方的指挥能力,确保己方指挥稳定,夺取和保持作战指挥对抗的主动权、控制权。
面向战场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指技合一”。懂技术更要精指挥,涉猎的知识面要广,需具备复合知识结构,需成为“专才”基础上的“通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来源于普通指挥人才中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不仅要对本军种本专业的知识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能融会贯通其他军兵种专业的知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伴随着各种军事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运用在军事领域,新技术新机理武器不断产生,参战力量复杂多元,作战行动多种多样。没有广博深厚的联合作战知识,指挥人员就无法正确运用各种作战力量、充分发挥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功能和特长,更难以拿出克敌制胜的奇思妙策。可以说,学习和掌握广博的联合作战知识,是对联合作战指挥员的基本要求。掌握联合作战理论知识,主要是熟悉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作战样式、作战行动、力量运用和基本战法,掌握联合作战指挥的内容、程序、方法,掌握联合作战中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的任务要求、体系构成和保障方法。掌握军事高科技知识,主要是了解侦察监视、指挥控制、导航定位、隐形伪装、精确制导、网络攻防、心理对抗等知识,掌握作战训练必备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现代通信等技术知识,熟悉信息化条件下陆、海、空、天、电等作战环境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掌握军兵种及外军知识,主要是熟悉军兵种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主要任务、战法训法及其在联合作战中的具体运用,了解有关国家、地区的军事战略、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作战特点等知识。
面向战场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是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人员。但在实际中,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很难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现在常用的“红蓝”对抗性的演练和“兵棋推演”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实战性不强。通过与外军进行的反恐联合演练只能说是起步,规模往往比较小,参加人员少;往往是针对一些拥有简单武器装备的“恐怖分子”,对抗性不强;参加演练的装备一般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即使这样,也并不是所有人员都参加,很多指挥人员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有实践经验。长期的和平已经消磨了很多军人的意志,掌握与了解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在和平时期训练出能在实战中发挥出作用的联合作战指挥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最基本的还是要在演练中要有真实的战争氛围。军人生来为打仗,如果始终抱着安全第一的思想来搞训练,很难有实际效果。并不是说安全不重要,而不能为了纯粹的安全而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平时训练中不流汗流血,战时只会有更多的牺牲。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视察济南军区时强调:“军事训练是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突出使命课题训练,加大对抗性训练力度,走开基地训练的路子,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

图为:2016年3月23日,习近平视察国防大学并接见国防大学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和师以上领导干部,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二、面向部队:适应不同岗位的转变与锤炼
军人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两种状态。目前,部队处在“准备战争”的状态,而且是在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作准备。通过此次军改,部队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联合作战思想已成为全军的共识,各级和各部门的所有工作都围绕联合作战展开。作为面向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要将所学有关联合作战的知识运用到部队训练与管理之中,在实际工作中锤炼自己,也为部队训练出适应联合作战的军人。2013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长期以来,我军培养的人才多是以专为主,很多人员长期在同一单位人从事同一类型工作,直至退出现役,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联合作战需要的指挥人才。此次军改已从大的框架上对部队的指挥结构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下一步应当从基层的每一名军人入手,使军队从“生活型”向“战斗型”转变,切实提高部队的战斗力。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州军区考察时强调:“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的基础打得更加牢固。”
有研究资料显示,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联合作战指挥人员,需要大概25年左右的时间。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在部队服役25年的指挥人员,基本在中高级的岗位上。对于联合作战指挥人员,更应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不能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而追求“短、平、快”,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实际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将真正的人才培养好,使用好。丰富的实践经历,对于提高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实战能力,强化联合作战指挥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军的实际情况,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至少应具备四种实践经历:一是中高级院校受训经历;二是不同军种、不同岗位的任职(代职)经历;三是组织或参加联合训练和其他准军事行动的经历;四是与外军进行联合演习、军事交流、学术研讨等经历。
纸上谈兵终觉浅,实践磨砺感触深。在岗位上培养锻炼。根据联合作战指挥员生长特点和规律,将联合作战指挥员放到相应的实际工作岗位,通过实际工作,使其了解掌握相应的联合作战知识和联合作战指挥技能,增强联合作战素养。通过不同岗位轮换培养。有合成的经历,才有合成的素质;有全面的锻炼,才有全面的提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对指挥人才进行岗位轮换。通过多种岗位轮换,提高指挥人才综合素质,强化每名指挥军官的联合作战意识。通过机关与部队、机关与院校、院校与部队、各军兵种之间多向交流任职代职,加大跨军种部队交叉代职和本军兵种岗位交流,拓展联合作战指挥员的知识面,提高其联合作战指挥能力。通过短期集训补短板。结合军队建设、军事训练和遂行作战任务的实际需求,着眼急需,围绕能力短板和缺项,举办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短期集训班,对相应联合作战指挥员进行集中训练,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急需的联合作战知识和技能。
有计划组织参观见学。就是结合重大训练、演习和科研活动实际,从全军抽派相应的指挥员,参与这些重大活动的筹划计划和组织实施,增强感性认识,学习和掌握联合作战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出国深造。精心选派具有培养前途的各级联合作战指挥员,采取客座研究、出国留学、参观访问等形式,前往国外学习深造,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联合作战理论和实践成果。

图为:2016年2月1日,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上,习近平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这是习近平将军旗郑重授予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政委委员郑卫平。
三、面向未来:拥有开阔的视野与创新能力
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想赢得这场作战,除了必须建构基于信息条件下数字化战场环境和各种数字化武器装备外,最关键还是取决于参与这场作战指挥员的综合素质。在战场条件和武器装备相差不大情况下,指挥员综合素质高,则战事兴,指挥员综合素质低,则战事衰。因此,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未来,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指挥员。
未来战场需要高素质的指挥员,而高素质的指挥员必须具有多学科、跨专业的系统综合能力。要具备高超的军事战略思维,驾驭战争而不被战争牵着鼻子走。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科学分析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必须加强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重大问题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思维层次和全局运筹谋划能力。要不断完善能力结构。当前,新理论、新装备、新战法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指挥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操作技能、管理水平和指挥艺术。知识结构要更为合理。要具有厚实的战略、战役、战术理论基础,具有“通晓三军”的知识和能力,能始终站在军事变革潮头,掌握军事理论前沿动态,熟悉外军特别是主要作战对手的军事思想、作战理论,以及敌我双方信息化武器装备情况。要具备扎实的联合作战理论功底。联合作战指挥员一定要系统掌握联合作战基础理论、联合作战力量建设、联合作战训练演习、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作战武器装备、联合作战信息系统、联合作战指挥协同、联合作战战法、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等理论知识。
要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作了最明确的诠释,他说,“刻意求新求变,而不墨守成规,乃是统率艺术的主要支柱之一。”2016年3月13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破难。各级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创新、支持创新、引导创新,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如果没有一批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后果将难以想象。习近平指出:“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